练好内功,加快转型,看上海中华如何算好绿色印刷这笔账!92
发表时间:2024-11-15 16:00 《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发展作为主要方向之一,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关键措施,对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人物: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平 近些年,中国印刷行业虽然收获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成果,但并没有完全摆脱投入较高、消耗较高、污染较严重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为此,在印刷行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作为国家级书刊重点印刷企业,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华”)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印刷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关于印刷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与智能化要求,以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调研同行得失的基础上,从公司实际出发,实施并完成了一系列设备改造、自动化升级工作,并从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使用效果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均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24年10月,上海中华入选了《上海市2024年度(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成为上海绿色制造标杆企业。 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旭平表示,绿色印刷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原材料采购到印刷流程,再到最后的成品,都应该用绿色理念来贯穿。原材料的绿色化比较容易理解,而从生产过程来说,想办法在生产的工艺流程上进行改进,用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成果,还是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的。 上海中华主要存在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印刷主体设备与现有市场迭代差扩大至三代,已不能完全满足印刷市场需求,故障率上升,维修成本和质量风险也连年增加;后道工序投入大量人力手工作业,产出效益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2023年,上海中华对轮转印刷机进行了LED-UV 改造,改用平张印刷中央集中供润版液系统,优化了生产车间集中供正负压系统,并提升了装订车间自动化水平,所有的改造现在都是肉眼可见的,用数据说话是最有说服力的。 轮转印刷机LED-UV 改造 上海中华主要印刷设备有海德堡、小森、秋山、曼罗兰、高斯等品牌,2023年年底前,完成了其中两台设备的改造:小森正度轮转、M600大度轮转,改造项目包括大修、移机和UV改造,每台设备的改造费用不到70万,但是效果却非常明显。经改造,两台设备每年节省电费近15万元,节省燃气41万元。按照两台设备的年产量计算,在现有加工工价不变的情况下,每年成本降低超过50万元。每年降低的直接成本除可以覆盖每年分摊的改造费用外,还有近26万元的盈余。总体来说,通过轮转印刷机LED-UV改造,上海中华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质量提升,杜绝了成品的波浪纹,解决了“涨边”问题;二是单班产量有所提升,效率提高,人力成本下降;三是缩短了纸路,纸张损耗减少;四是LED-UV光固化技术减少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系物、氮化物的排放,对环境保护更有利。
印刷中央集中供润版液系统 上海中华的每台印刷机(含单张纸印刷机和轮转印刷机)润版液水箱系统普遍存在老化,故障较多,制冷效果差,给生产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引入此系统的好处:用于替代原有高能耗高污染的单台润版液冷却系统。集中供润版液系统采用集中配比,监测和保持pH 值、导电率、温度等主要变量参数统一和恒定,从而保证印刷水墨平衡、质量稳定。同时,还有制冷效率高、恒温效果好,故障率低等优点,可以有效降低日常润版液系统维护保养频次,原辅材料、设备闲置、人力等成本也会随之降低。经统计,该项改造每年可节省费用近50万元。
生产车间集中供正负压系统 结合公司环境治理和工业旅游等专项工作,以夯实绿色印刷、提质增效为目标,上海中华引进更环保、节能、绿色的集中供正负压系统,用于替代原有高能耗高污染的复合真空泵。集中供正负压系统具有气压供给稳定、设备维护简单、集中管理故障率低。同时,生产车间、主要通道区域噪声进一步降低,整体环境油污及粉尘也将大大减少,环境温度也将有所下降,从而根本上改善员工工作环境。 2023年2月公司集中供正负压项目启动,设备投入近200万元。截至12月31日,按4400小时折算,用电量较未改造前下降57%,除去保养费,合计节约电费约37.9万元。按全年预估,可节约电费48万元。
装订车间自动化提升 随着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的现象凸显。上海中华根据业务结构、产能、设备工况,在装订后道工序逐步引进全自动打包机、分本堆积机、联线勒口机等自动化设备,通过一系列数字化、自动化设备的投产,公司装订车间至2023年底,在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的同时,各工序合计减少14人次,装订车间用工成本减少约80万元,实现了减员增效,释放了装订车间部分设备产能。
王总表示,上海中华一直都在尝试通过各种自动化技术改造来减少人员对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比如在线质量监测,将是上海中华后续投入的重点。通过加装视觉传感器、设备控制接口模块和精益生产数据库管理软件,可以杜绝补印和超订单损失;可以实现连续性缺陷警告甚至自动停机,从而有效降低生产废品率;还可以进行产量、废品率的数据分析,有效提升设备产能。又比如更多地采用锁线书自动机器人码垛系统,将锁线书的堆垛从自动输送到托盘上的合适位置,可以极大减少操作人员的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通过喷墨技术进行印刷相对比较成熟,而数字印刷后道方面仍然需要人工辅助实现。上海中华的下个目标是数字印刷完成全过程自动化连线,在刚结束的德鲁巴展会上,马天尼专门推出了从卷到本全自动连线的数字印刷印后解决方案,可以完全实现不同规格、不同批量的图书在一条线上完成生产,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连接所有设备,实现技术全线贯通。这为图书印刷的数字印刷转型指明了方向,也是上海中华努力的下一个目标。
“设备的投入涉及大额资金,也涉及投入产出比,需要企业各方面的权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有些工作却是可以从自身出发,力所能及的。”王总表示,“比如优化工艺流程,生产同样的产品,如果能让消耗更少,那竞争优势也就越明显;再比如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用同样的材料,生产效率更高,那也是一种节能。用最少的投入换来更大的价值,不论是从业务方面来看,还是管理水平方面,都是适用的。” 上海中华也在着手解决内部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比如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出版印刷单个订单的印刷量越来越小,向多品种小批量趋势发展。如果企业的执行方案响应速度慢,就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相当于做的越多亏的越多。只有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灵活性,才能积极应对市场发展带来的改变。根据订单产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工艺、不同的材料,甚至是不同的装订设备,设计好工艺路线,就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