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 探索行业未来 ——访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111
发表时间:2022-12-07 10:40来源:印刷工业 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印刷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专业人才支撑。推动印刷业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成印刷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担当高等教育责任使命,北京印刷学院不仅要心系“国之大者”谋新篇,更要心系“国之大者”育新人,统筹全局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和未来具有领军人才潜质的行业高端人才,为印刷强国、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印刷术源远流长,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支撑,其发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印刷业由小到大,产业体量飞速增长、装备器材水平突飞猛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产业结构上,出版物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和标签印刷等细分领域市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印刷大国,拥有治理体系完整、产业门类齐全的印刷加工制造产业链体系。 “行业发展欣欣向荣,但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迈进,还需要为推动印刷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北京印刷学院院长田忠利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印刷界的‘黄埔军校’,北京印刷学院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学校事业发展各个方面,大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办好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服务印刷强国、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 印刷电子导电材料 科技兴国,产业兴邦 田忠利表示,要实现由印刷大国向强国转变,提升印刷产业链的科技水平,必须坚持走科技兴国之路。印刷业“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指出,印刷业发展总体方向为: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显然,印刷业未来将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升级,而人才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战略支撑。 行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对相关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传统印刷企业面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过程,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为技术基础,数字化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把产品、设备、资源和人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智慧印刷产业生态圈的过程,涉及到材料、工艺、生产设备、产品服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对人才的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且更高的要求。 “印刷的硬件(装备)创新、印刷软件(色彩和质量控制)和工艺的创新、印刷材料的创新、防伪及智能在线显示标签的创新等,都是当前我们实现印刷强国的关键。”田忠利说。聚焦印刷业发展重大需求,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科研和交叉融合优势,积极从事环保油墨、免处理版材、绿色印刷基材、高阻隔食品保鲜基材、透气性水果保鲜软包装印刷基材、印刷色彩及数字化、印刷智能化、新一代基于超分辨率和智能识别的绿色低成本印刷信息防伪技术、物联网技术、高端印刷装备设计制造、印刷喷墨打印系统等行业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及北京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课题 100 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及省部级行业协会奖励 30 余项,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10 余项,为印刷行业智能化转型赋能,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引导。 绿色包装薄膜 前瞻视野,布局未来 印刷工程专业是北京印刷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依托于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专硕及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校友会2022 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2022 中国大学印刷工程专业排名,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程专业名列首位。 中国印刷产业正在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绿色化与融合化并举的关键时刻,很多印刷企业目前已经从所处的产业链地位出发,向上下游具有高附加值的领域延伸。相比过去,印刷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我们看到,随着印刷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设计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北京印刷学院开设了工业产品设计专业。为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充分训练及发展,产品设计专业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田忠利介绍到,“北京印刷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成立之初便下设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智能产品设计两个研究方向,都是当下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中备受重视,前景较好的发展方向。” 多年来,北京印刷学院坚持“创意设计,艺工融合”的办学理念,取得了大量科研及教学成果,持续为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贡献力量。“专业以学生为本,学生为专业而战。多年以来,专业学生作品囊括诸多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如第一、二、三、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一、三、四、五、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第九、十四届‘莫比斯多媒体国际大奖赛’最高奖项等。同时,还有多人先后斩获国家最高设计奖项‘红星奖’‘龙腾之星’‘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殊荣。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为学校和专业争得了荣誉。”田忠利自豪地说。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志愿者标识系统“同心筑梦” 2022 年,北京印刷学院又以教师、学生、校友“全链条齐上阵”的方式助力冬奥会,为冬奥会贡献了“北印设计”力量。作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创意基地,北京印刷学院设计团队用“水墨艺术+数字科技”的形式,将中华民族气韵与现代数字科技完美融合,向历届冬奥会致敬,助托第 24 届冬奥会冰雪五环破冰而出,整个世界被这个以水墨动画方式呈现的“冰立方”深深击中。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手册设计秉持现代设计的理念方法,重新审视传统艺术观念和造物精神的当代价值,赋予传统美学观念和艺术风格以创新的设计内涵,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的设计样式,在纸上空间尽显冬奥会的礼仪之美、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蕴之美、中国哲学观念的思想之美以及中国文化自信的创新之美,向全世界展现了回味无穷的冬奥之韵与中国风范。 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彩车设计,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广场布置设计,再到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视效设计等工作,凸显了北京印刷学院“艺术创新 + 数字科技”的专业硬核力量,充分展现出“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动画艺术”“艺术与科技”“新闻出版”五大方向的特色优势。 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手册 统筹全局,赋能行业 人才是产业飞速发展的基础,印刷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知识的发展与传播者,必然要为社会发展服务。针对人才培养的问题,田忠利认为,高校更要精准聚焦行业的迫切需求,主动组织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研究,为行业发展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性、研究性、实践性和国际性四方面的建设,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 以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和巩固本科教育教学基础,把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推进到“最后一公里”,北京印刷学院以《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南,以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为主线,坚持系统谋划,坚持改革创新,抓好“金专、金课、金师”建设,突出思政育人、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能力四个重点,全面推进“八个强化”,即强化思政育人,健全完善铸魂育人体系;强化教学改革,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内涵特色,夯实本科教育教学基础;强化融合发展,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化教学组织,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强化学风建设,确保本科生高质量发展;强化基础建设,持续优化教学条件保障;强化质量评估,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坚持固本强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始终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衡量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没有终点的长跑运动。2019 年以来,北京印刷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特色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表现为: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专业结构布局更加优化,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协同推进思政教育,育人意识明显增强;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效果日益显现;招生宣传形式不断创新,生源质量实现稳步提升;教育教学基础逐步夯实,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作为传统印刷包装、包装印刷材料、智能加工、印刷装备等人才培养领域基地,北京印刷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一条主线,围绕卓越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整体素养三类核心素质,以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抓手,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机制创新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高水平队伍,实施人才培养机制、项目支撑体系、实践基地建设、多元交流形式和质量提升工程等重点改革任务,全面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为行业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全面助力提升印刷工业的人才能力、先进技术、专利成果转化等,北京印刷学院先后与多家知名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 此外,学校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印刷传媒类高校联盟,建立资源共享、科研合作的有特色高水平国际资源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印刷出版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影响力。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担当“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使命,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北京印刷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服务出版强国建设、印刷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北京文化中心(设计之都)建设”“四大行动计划”,聚焦印刷出版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发挥学校学科特色优势,建设新型高端智库,打造出版传媒时代新人培养高地,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奋力谱写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力为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
|